文献条码 |
索书号 |
状态 |
所属分馆 |
所在馆 |
馆藏地点 |
架位号 |
单价 |
套价 |
入库日期 |
操作 |
17000010 |
I206/1 |
在架 |
禾丰分馆 |
禾丰分馆 |
禾丰分馆书库 |
|
CNY24.00 |
CNY24.00 |
2017-06-21 |
登录
|
订购年份 |
验收类型 |
验收期数 |
验收数量 |
验收日期 |
未找到数据 |
000 nam0
001 __ 000018697
005 __ 20100713054141.0
010 __ ■a978-7-80752-300-0■dCNY24.00
100 __ ■a20090413d2009 em y0chiy011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b510000
105 __ ■ay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代际定位与文学越位■9dai ji ding wei yu wen xue yue wei■e『80后』写作研究■f王涛著
210 __ ■a成都■c巴蜀书社■d2009
215 __ ■a245页■d20cm
330 __ ■a《代际定位与文学越位:80后写作研究》相比之下,张悦然和李傻傻的写作更倾向于纯文学的创作,更能代表“80后”的实力和水平。另外越来越多的青年作家们对“80后”这个命名概念表示了不满甚至否认自己是所谓的“80后”,极大的显示了他们的写作信心和独立个性。这这种分化不仅体现在作家队伍的分化上,而且更为明显地体现在作家的创作中,具体表现为“三分流水”的创作倾向:“青春期书写”,“历史书写”和“奇幻武侠书写”,本文重点论述其青春期书写的创作。当一种写作开始流行,当一个群体已经崛起,它就开始了内部的分化:谁能代表“80后”的问题就被提了出来。面对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春树、李傻傻、胡坚、蒋峰、苏德、孙睿、步飞烟等大家已经能耳数能详的名字,已经开始有人说,他们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远不能代表“80后”的整体水平。尤其是成名后的韩寒和郭敬明最近的写作已经近似 “玩票性质”的写作,谁能代表“80后”的问题也日益显得重要起来。
517 1_ ■a『80后』写作研究■9『80 hou』xie zuo yan jiu
606 0_ ■a当代文学■x文学创作■j中国
690 __ ■aI206■v4
701 _0 ■a王涛■9wang tao■4著
801 _0 ■aCN■b91MARC■c201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