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条码 |
索书号 |
状态 |
所属分馆 |
所在馆 |
馆藏地点 |
架位号 |
单价 |
套价 |
入库日期 |
操作 |
03009331 |
D90/1 |
在架 |
硒城街道分馆 |
硒城街道分馆 |
硒城街道分馆书库 |
|
CNY89.00 |
CNY89.00 |
2017-06-21 |
登录
|
18001912 |
D9/83 |
分编 |
金中分馆 |
金中分馆 |
金中分馆书库 |
|
CNY89.00 |
CNY89.00 |
2017-06-03 |
登录
|
订购年份 |
验收类型 |
验收期数 |
验收数量 |
验收日期 |
未找到数据 |
000 nam0
001 __ 000035772
005 __ 20100712200928.0
010 __ ■a7-5080-4000-7■dCNY89
100 __ ■a20070315d2007 em y0chiy011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b110000
105 __ ■ay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法律之门■9Fa Lu Zhi Men■f(美)博西格诺著;邓子滨译
210 __ ■c华夏出版社■d2007.01
215 __ ■a876页■d16开
330 __ ■a本书是美国各大学法学院比较通用的一本法律教科书。也可以看作是一部英美法的微型百科全书。 本书旨在展示美国的法律过程,不只通过描述,而且通过让读者置身于你来我往的争辩之中,而强调法律讲论的重要意义,则只在部分意义上是规则的一种功能。本书的资料安排意在让每一观点都能与其他观点相比对。每一文章和案例都提供了探索人的紧张关系的机会。正是以这种教学法,本书模拟了美国法律过程的实际运作,打开了进入法律和社会的大门。 本书所提供的法律规则、原则和案例,都是社会科学、历史和文学等知识语境中的论辩和讨论素材。本书信奉的哲学是,法律判决应当经由询问而生成,而一个纠纷的所有方面都应当被检视,以便获取最广博、最特别的观点。不仅如此,本书的设计是为了达到这样一个效果:某一阅读材料中知识要点的解决都扩展了思想范畴,以便更好地研究其他阅读材料;正如法庭就某一案件的判决都潜在地扩大了未来的论证范围,因为该判决已经成为整体法律讲论的一部分。
690 __ ■aD9■v4
701 _0 ■a博西格诺■4著
701 _0 ■a邓子滨■9Bo Xi Ge Nuo■4译
801 _0 ■aCN■b91MARC■c201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