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刑法/(美)乔治·弗莱彻著
标准编号:978-7-5080-4611-2   
主要著者:乔治·弗莱彻  qiao zhi·fu lai che   
次要著者:邓子滨  deng zi bin   
出版信息:       
载体形态:650页 ; 26cm
价格描述:CNY79.00
主题词:刑法  
相关资源:
 

内容摘要

《反思刑法》一书以比较法的方法把我们带入英美刑法的理论迷宫之中,并力图使我们从中走出来。在本书的前言中,弗莱彻教授论及了比较法方法对于本书论述的决定性意义。弗莱彻教授选择的比较对象是德国,而德国恰恰是近代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发源地。弗莱彻教授将本书命名为《反思刑法》,这是大有深意的。在某种意义上,本书不是一本简单地叙述英美刑法理论的著作,而是对英美刑法理论进行反思的著作,反思是本书的一条基本线索。英美刑法为什么需要反思?对于这个问题,弗莱彻教授并没有给出正面回答。但从本书的前言中,可以隐约感觉到弗莱彻教授对英美刑法理论现状的不满,认为存在某些因素,妨碍了英美刑法及其基础理论的精深。在此,弗莱彻教
文献条码 索书号 状态 所属分馆 所在馆 馆藏地点 架位号 单价 套价 入库日期 操作
06009259 D914/2 在架 楠木渡分馆 楠木渡分馆 楠木渡分馆书库 CNY79.00 CNY79.00 2017-06-21 登录
订购年份 验收类型 验收期数 验收数量 验收日期
未找到数据
000    nam0
001 __ 0100006369
005 __ 20170620183051.0
010 __ ■a978-7-5080-4611-2■b■dCNY79.00
100 __ ■a20080514d2008    em y0chiy011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b110000■2GB2260
105 __ ■ay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反思刑法■9fan si xing fa■f(美)乔治·弗莱彻著■g邓子滨译
210 __ ■a北京■c华夏出版社■d2008.04
215 __ ■a650页■d26cm
327 0_ ■a中文版序■a前言■a缩略语表■a上篇  反思个罪■a第一章  解剖偷窃罪■a第一节  引言■a第二节  解析偷窃犯罪的几个重点■a第三节  偷窃犯罪所侵害的利益■a第二章  普通法中的盗窃罪及其变形■a第一节  普通法之谜■a第二节  一种破解普通法之谜的理论■a第三节  盗窃罪的变形■a第四节  普通法的司法扩张■a第三章  两种犯罪模式■a第一节  从盗窃罪的历史中提炼犯罪模式■a第二节  相关的偷窃罪■a第三节  未遂■a第四节  持有犯罪■a第五节  叛国罪中的明显行为■a第六节  关于共谋的补论■a第七节  牵涉彰显的犯罪的拦截和拍搜■a第八节  再论两种犯罪模式■a第四章  杀人罪:责任的三条界线■a第一节  趋向第三种责任模式■a第二节  有意图的杀人■a第三节  极度冒险杀人■a第四节  形式的责任准则■a第五节  几个比较点■a第六节  死罪杀人罪■a第五章  杀人罪的法理学■a第一节  杀人罪的独特性■a第二节  责任的外圆■a第三节  从渎圣到危害结果模式■a下篇  反思总则■a第六章  寻索总则■a第一节  需要综合■a第二节  一些初步的区别■a第三节  惩罚及其理据■a第四节  行为的概念■a第五节  意图的概念■a第六节  违法与归责的概念■a第七节  归责理论中的紧张状态■a第八节  犯罪论中的客观与主观■a第七章  违法的结构■a第一节  引言■a第二节  说服责任的难题■a第三节  对私法风格的反叛■a第四节  违法的结构■a第五节  正当程序和公平警告■a第六节  犯罪的结构:一个评论■a第八章  派生责任理论■a第一节  直接责任和派生责任的概念■a第二节  不作为的派生责任■a第三节  义务的标准■a第四节  不作为的派生责任:一些疑问■a第五节  实行犯和帮助犯:人的行为的派生责任■a第六节  犯罪计划参与人分工的根据■a第七节  特别难于分类的问题■a第八节  从犯责任的最低标准■a第九章  关于认识错误的理论■a第一节  引言■a第二节  赞同认识错误有否定罪责之效果的观点■a第三节  如何从策略上不考虑认识错误■a第四节  驯月良法律上的认识错误■a第十章  关于正当事由与可宥理由的理论■a第一节  正当事由理论中存在的各种紧张关系■a第二节  较小恶害理论■a第三节  可宥理由理论■a第四节  可宥理由比较研究■a第五节  紧急防卫理论■a索引■a译后记
330 __ ■a《反思刑法》一书以比较法的方法把我们带入英美刑法的理论迷宫之中,并力图使我们从中走出来。在本书的前言中,弗莱彻教授论及了比较法方法对于本书论述的决定性意义。弗莱彻教授选择的比较对象是德国,而德国恰恰是近代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发源地。弗莱彻教授将本书命名为《反思刑法》,这是大有深意的。在某种意义上,本书不是一本简单地叙述英美刑法理论的著作,而是对英美刑法理论进行反思的著作,反思是本书的一条基本线索。英美刑法为什么需要反思?对于这个问题,弗莱彻教授并没有给出正面回答。但从本书的前言中,可以隐约感觉到弗莱彻教授对英美刑法理论现状的不满,认为存在某些因素,妨碍了英美刑法及其基础理论的精深。在此,弗莱彻教
606 0_ ■a刑法
690 __ ■aD914■v4
701 _0 ■c(美)■a乔治·弗莱彻■9qiao zhi·fu lai che■4著
702 _0 ■a邓子滨■9deng zi bin■4译
801 _0 ■aCN■b91MARC■c201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