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条码 |
索书号 |
状态 |
所属分馆 |
所在馆 |
馆藏地点 |
架位号 |
单价 |
套价 |
入库日期 |
操作 |
09004751 |
F83/16 |
在架 |
龙水分馆 |
龙水分馆 |
龙水分馆书库 |
|
CNY48.00 |
CNY48.00 |
2017-06-21 |
登录
|
09007327 |
F83/16 |
在架 |
龙水分馆 |
龙水分馆 |
龙水分馆书库 |
|
CNY48.00 |
CNY48.00 |
2017-06-21 |
登录
|
订购年份 |
验收类型 |
验收期数 |
验收数量 |
验收日期 |
未找到数据 |
000 nam0
001 __ 000021096
005 __ 20100712202738.0
010 __ ■a978-7-5049-4861-8■dCNY48.00
100 __ ■a20090124d2008 em y0chiy011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b110000■2GB2260
105 __ ■aak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繁荣或危机■9fan rong huo wei ji■d= Prosperity crisis■e透视流动性过剩■f刘洁著■zeng
210 __ ■a北京■c中国金融出版社■d2008.12
215 __ ■a390页■c图表■d24cm
312 __ ■a英文题名取自封面:Prosperity crisis
314 __ ■a刘洁,女,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金融学博士、硕士,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南开大学国际经济学学士。现就职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金融、证券行业工作多年,对国际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与自主创新国家战略、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投资者保护机制等领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已发表论文若干。
320 __ ■a有书目(第371-388页)
327 01 ■a第1章 导论■b1.1 问题的提出■b1.2 相关的文献综述■b1.3 写作思路和逻辑框架■b1.4 结构和章节安排■b1.5 主要创新之处、难点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a第2章 全球流动性过剩探析■b2.1 全球流动性过剩概况■b2.2 全球流动性过剩的缘起■b2.3 全球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后果■a第3章 有关经济体流动性过剩问题概况与应对措施■b3.1 日本1984-1990年流动性过剩的概况与政策分析■b3.2 中国台湾1986-1990年流动性过剩情况下的政策分析■b3.3 英国1982-1990年流动性过剩情况及政策分析■b3.4 流动性过剩条件下若干国家(地区)的经验总结■a第4章 中国流动性过剩问题概述■b4.1 对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判断■b4.2 中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特殊性■b4.3 中国流动性过剩问题成因分析■a第5章 中国流动性过剩外部环境评析■b5.1 全球经济的进一步货币化是大势所趋■b5.2 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制度基础将长期存在■b5 3 中一美独特的共生储蓄消费模式仍将是全球化结构性失衡下的必然选择■b5.4 人民币升值的“硬约束”使中国单纯依赖货币政策应对流动性过剩面临更困难局面■a第6章 中国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政策和建议■b6.1 对我国现行应对流动性政策的回顾和效果评价■b6.2 疏导流动性过剩的基本思路■b6.3 以金融深化促进产业升级是中国应对国内流动性过剩的根本战略■b6.4 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解决外部流动性输入的根本之道■a附表■a参考文献■a后 记
330 __ ■a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和决策层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元凶之一正是此前美国长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的美元流动性过剩。危机的蔓延似乎使流动性一夜间转为不足,为了应对危机,即便通胀压力非常大,各国央行仍连续降息,使流动性过剩的隐患依然存在。因而,在目前不合理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下,中国及发展中国家被过剩的流动性侵害将不可避免。《繁荣或危机——透视流动性过剩》从全球化的视角探寻了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制度根源,以及中国流动性过剩的特殊机制,有助于我们提高对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理解,并深入思考中国的应对策略。
333 __ ■a《繁荣或危机——透视流动性过剩》适用于学术界和决策层人士参阅。
510 1_ ■aProsperity crisis■zeng
517 1_ ■a透视流动性过剩■9tou shi liu dong xing guo sheng
606 0_ ■a货币管理■x研究■j中国
690 __ ■aF83■v4
701 _0 ■a刘洁■9liu jie■4著
801 _0 ■aCN■b91MARC■c20130904